「炒房潮退了?」七波央行打房見效,房市降溫!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「炒房潮退了?」七波央行打房見效,房市降溫!
  • Post author:
  • Post category:台灣房市

2025/3/19

自2020年12月以來,中央銀行為了抑制房市過熱,已陸續推出七波信用管制措施,主要目標包括:降低民眾對房價上漲的強烈預期、抑制投機性購屋,並優先將貸款資源留給真正有購屋需求的無房族、降低不動產貸款集中度。如今,這些措施的成效逐步顯現,台灣房市已出現降溫跡象。

房市交易降溫,投機需求減少

根據市場數據顯示,2024年下半年以來,房市交易量明顯減少。全國買賣移轉棟數的年增率在2024年7月時仍高達31.8%,但到了今年1月已降至-40.3%。即便受到農曆新年影響,也可看出市場上的投機性交易減少,房市回歸理性。

全台房市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變化(%)

月份2024/72024/82024/92024/102024/112024/122025/1
年增率31.8%17.0%6.8%-2.9%-14.6%-11.7%-40.3%
資料來源:內政部

購屋族觀望心態升溫,房價預期趨緩

隨著中央銀行的信用管制措施陸續實施,許多民眾對未來房價的預期逐漸轉為保守。國泰金控「國民經濟信心調查」顯示,近半年民眾的購屋意願指數皆在-50上下,回到2023年初的水準;信義房屋「購屋意向調查」顯示,今年第一季民眾看漲房價比率由2024年第四季的26%降至16%,連續2季下降。這意味著,過去「房價只會漲不會跌」的心理已逐步消退,購屋者對市場的態度變得更加審慎。

買房意願指數

月份2024/92024/102024/112024/122025/12024/2
指數-55.1-56.2-53.8-52.0-51.5-48.5
資料來源:國泰金控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

貸款資源配置優化,無房族獲得更多機會

過去,台灣房市的資金多集中在投資客或多屋族身上,造成無房族購屋困難。然而,隨著信用管制的推動,銀行對於無自用住宅者的貸款比重逐步上升。統計顯示,2023年初該族群的房貸占比為57%,到今年一月已增至61.5%,代表更多真正有自住需求的人,能夠獲得房貸資源,市場資金流向更加合理。

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,資金配置更均衡

除了購屋貸款分配的變化,整體不動產市場的貸款集中度也開始下降。根據最新數據,2025年1月底,金融機構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已從2024年6月的 37.61%下降至37.12%,顯示銀行資金不再過度集中於房市,降低了房地產泡沫風險。


結論:房市步入健康發展軌道

綜合目前的數據與市場反應,中央銀行的信用管制措施已經有效減緩投機需求,房價預期逐漸趨於理性,貸款資源分配更加符合實際需求。未來,台灣房市將朝向更健康、穩定的方向發展,讓有真正購屋需求的民眾能夠更公平地進入市場。 


Dean Ding

前好時價House+®產品總監、都市更新推動師、Jumpstart Pro第六屆、華人領袖100第一屆,畢業於政大地政系、政大MBA,曾任職於全球最大的商用不動產顧問公司,熟悉台灣的不動產市場,努力朝向居住正義的理想前進。